娥皇女英(帝舜的妻子):人物關係,角色經歷,人物軼事,相關傳說,身世,湘妃竹,羊獬

娥皇女英(帝舜的妻子):人物關係,角色經歷,人物軼事,相關傳說,身世,湘妃竹,羊獬

娥皇女英(帝舜的妻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帝舜的妻子動漫《秦時明月》系列中角色

娥皇女英,又稱皇英。長曰娥皇,次曰女英,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帝堯的兩個女兒,姐妹同嫁帝舜為妻。她們有一個共同的親生兒子商均。舜父頑,母嚚,弟劣,曾多次欲置舜於死地,終因娥皇女英助之而脫險。舜繼堯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後舜至南方巡視,死於蒼梧。二妃往尋,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淚染青竹,淚盡而死,因稱“瀟湘竹”或“湘妃竹”。自秦漢時起,湘江之神湘君與湘夫人的愛情神話,被演變成舜與娥皇、女英的傳說。後世因附會稱二女為“湘夫人”。

基本介紹

中文名:娥皇女英別名:湘妃、湘夫人、湘娥國籍:上古(中國)民族:華夏(漢族)出生地:伊祁山(今河北保定順平)出生日期:上古逝世日期:上古職業:帝女→帝妃主要成就:助舜脫險代表作品:淚染青竹父親:帝堯丈夫:帝舜兒子:商均

人物關係,角色經歷,人物軼事,相關傳說,身世,湘妃竹,羊獬村,丈夫舜,後人猜測,文獻記載,相關詩詞,屈原詞,湘君,毛文錫詞,錢起詩,

人物關係娥皇女英是中國上古人物,她們因出生於伊祁山(今河北保定順平)而姓伊祁氏。她們是五帝之一帝嚳的孫女、唐堯伊祁放勛的長女,姐妹倆同時嫁給了虞舜姚重華。祖父:帝嚳嫡祖母:姜嫄(有邰氏,帝嚳正妃,生棄,又名后稷,為穀神)生祖母:慶都(陳豐氏,帝嚳三妃,生放勛,即帝堯)庶祖母:簡狄(有娀氏,帝嚳次妃,生契和盤瓠之妻)、常儀(娵訾氏,帝嚳四妃,生帝摯和嫦娥)、建疵(有娀氏,帝嚳五妃,和簡狄為姐妹,生台璽)父親:帝堯母親:女皇(女皇為帝堯正妃,史書沒有說娥皇女英為女皇所生,故不確定為嫡母還是生母)伯父:棄(后稷)、契、帝摯叔父:台璽,帝嚳第五子。姑母:嫦娥(帝嚳之女,母常儀)、盤瓠之妻(簡狄所生,名不詳)姑父:大羿(帝堯時期為箭師,傳說中的射日英雄,帝堯嫁以妹嫦娥。大羿不是后羿,后羿是夏代人,為有窮氏國君)、盤瓠(據《後漢書·南蠻傳》、《搜神記》等書記載,盤瓠助帝嚳取犬戎(或說術器)吳將軍人頭,帝嚳把自己的小女兒嫁給他,盤瓠帶她住進南山。帝嚳小女兒生六男六女,自相配偶。盤瓠就是苗、瑤、畲等南方少數民族的祖先)。兄長:丹朱丈夫:帝舜兒子:商均角色經歷娥皇女英是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四千多年前的舜帝二妃(娥皇女英) ,堯見舜德才兼備,為人正直,辦事公道,刻苦耐勞,深得人心,便將其首領的位置禪讓給舜(雖有其他記載暫且另論),並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為妻。姐妹倆共同為舜生下一子商均。二女嫁舜,究竟誰為正宮,誰為妃子,堯和夫人們爭論不休。最後決定了一個辦法,據說當時舜王要遷往蒲坂,堯命二女同時由平陽向蒲扳出發,哪個先到,哪個為正宮;哪個後到,哪個為偏妃。娥皇女英聽了父王的話,各自準備向蒲坂進發。娥皇是個樸實的姑娘,便跨了一頭大馬飛奔前進。而女英講排場,乘車前往,並選由騾子駕車,甚覺氣派。可是正值炎夏,牲口渾身淌汗,路過西楊村北,遇—溪水。二女休息片刻,讓牲口飲水解渴,以便繼續趕路。在行進中,不料女英駕車的母騾,突然要臨盆生駒,因此車停了。這時娥皇的乘馬已賓士在遙遠的征途,而女英受了騾子生駒的影響,落了個望塵莫及。正宮娘娘的位置為娥皇所奪取,女英氣憤之餘,斥責騾子今後不準生駒。因此傳說騾子不受孕,不生駒,都是女英封下的。娥皇女英後人將二女牲口飲水的地方,就叫娥英泉,襄汾縣西楊村附近。又傳說,帝舜執政三十九年以後,曾到長江一帶巡視,不幸死在蒼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上。兩位夫人聞此噩耗,便一起去南方尋找舜王。二女在湘江邊上,望著九嶷山痛苦流涕,他們的眼淚,揮灑在們竹子上,竹子便掛上斑斑的淚痕,變成了南方的“斑竹”,“斑竹”也稱湘妃竹。舜死了,娥皇女英痛不欲生,便跳入波濤滾滾的湘江,化為湘江女神,人稱湘君(舜)、湘妃(娥皇、女英)或湘夫人。楚人哀之,將洞庭山改名為君山,並在山上為她倆築墓安葬,造廟祭祀。其實墓也簡陋,墓前立有大書“虞帝二妃之墓”的墓碑。墓前有石級,石級下一條用麻石鋪砌的甬道,兩旁石碑上刻二妃畫像和歷代詩人的佳作:北面是屈原《離騷》中的《湘君》、《湘夫人》篇,南面則是唐宋乃至近人的詠嘆詩詞,盛唐之李白、常建、劉禹錫,清代的趙嘏,直至近人魯迅也有“不知何處吊湘君”之句。墓前一對望柱,高近3米,上面刻舒紹亮題寫的一副對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湘妃墓周圍多斑竹,竹上有斑斑點點,仿若淚滴、據說是二妃投湘水前哭舜帝灑上的淚滴。唐高駢有詩詠“虞帝南巡去不還,二妃幽怨雲水間。當時血淚知多少?直到而今竹尚斑。”1961年,毛澤東主席在聽取故鄉湖南的同志匯報湖南生產建設情況後,興奮之餘,揮筆寫下《七律·答友人》的光輝詩篇。開頭就借舜和湘夫人的典故、抒發情感:“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幹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人物軼事娥皇女英是遠古時期堯的閨女、舜的媳婦。當初,帝堯為了選好接班人,便派了兩個寶貝女兒嫁給舜,到他身邊做 “臥底”,以考驗國家候選領導人舜的德行品質。舜的家庭關係比較複雜。他的爹瞽叟是個瞎子,人也糊塗。舜的親娘死得早,老爹瞽叟給他娶了一個後媽,生了兩個同父異母的孩子,弟弟叫象,妹妹名敤手(民間傳說手特別巧)。可想而知,在這樣的家庭里,做個好兒媳是很有挑戰性的工作。好在這兩位美人很是賢惠,從來不因出身高貴而使性子、添亂子,對舜一家子老小一直侍候得很周到。因此,《史記》里誇她倆“甚有婦道”。遺憾的是,舜的後媽事事容不得舜,而且總想把他害死,好把家產全奪過來給她的親兒子象。有一年,因為舜的政績突出,帝堯很高興,便賜給自己的女婿一些獎賞。其中有衣(細葛布衣)和一把琴,另外還幫他建了個倉廩,給了些牛羊。就是這些看似普通的禮物,竟讓後媽動了殺心,更要命的是,舜昏聵的老爹不知被什麼糊塗油蒙了心,竟然積極地參與了“家庭陰謀”的活動。作為兒媳,娥皇女英雖是看在眼裡,可只能急在心上。因為如果她倆給夫君打“小報告”,吹“枕邊風”,便有破壞“和諧家庭”之嫌。再者,身為未來的“第一夫人”,她們的一舉一動,都事關“母儀天下”的示範教化意義。因此,她們對於“第一家庭”的內部矛盾,採取了小心謹慎的處理辦法,只能暗地裡多加防備,以保護她們的丈夫。一次,瞽叟要舜上房頂塗廩(用泥土修補穀倉)。在幹活之前,舜先“請示”兩位正妻,正妻們說那就去吧,不過一定要帶上兩個斗笠。舜很聽老婆的話,便乖乖帶著兩頂斗笠,爬上房頂幹活。他剛上去,瞽叟和象就立馬抽走梯子,放火焚燒。這時,兩個斗笠就派上了用場,舜一手拿著一個,像長了翅膀一樣從房上跳下來,毫髮未損。 又有一次,瞽叟叫舜去挖井,等舜剛下到深處時,他的老爹和兄弟就急急忙忙地取土填井,想把他給活埋了。幸運的是,舜的兩位夫人早被公公、婆婆、小叔子一大家子層出不窮的“陽謀”、“陰謀”修煉出極高的警惕性,提前讓舜在水井的側壁鑿出一條暗道,這才撿了一條命。從以上種種事件分析,包括史書上說“父頑母囂”的旁證,舜的父親可能腦子有問題,要不,就無法理解他為何要殺自己的兒子,還這樣樂此不疲。從常理判斷,也只有這種可能,舜才會對夫人的話言聽計從,他和他的兩位夫人也才能這般忍讓和大度。

按照合理的猜測,一系列的陰謀事件可能都是貪婪的象一手策劃的。這從後來他和父母準備瓜分舜的財產時的對話可以看出。當時,填完井後,象以為舜必死無疑,就立馬邀功,說:“這主意可是我出的。”然後很慷慨地說道:“舜的兩位妻子還有堯賜給他的琴歸我,牛羊和穀倉就歸父母吧。”當象迫不及待地跑到舜的屋子裡玩弄舜的琴時,舜從外面走了進來。象很驚愕,也很尷尬,馬上擺出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臉也不紅地說道:“我正想念你呢,想得我好心悶啊!”舜說:“是啊,你可真夠兄弟呀!”史書上說,經歷過這些“家庭暴力”的洗禮,舜依然宅心仁厚,還如從前一樣侍奉父母,友愛兄弟,而且更加恭謹。這一切,都說明舜是很明事理的人,而他的兩位夫人,能把這樣一本難念的“家經”念得如此順溜,可見多會把握分寸、多么聰明賢惠呀。她倆用智慧和寬容,不但極大地成全了舜的名聲,而且巧妙地化解了家庭危機。難怪後世在《列女傳》里將兩位列入“母儀傳”第一,稱“二妃德純而行篤”,甚至搬出《詩經》里“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這樣重量級的話,大大予以讚賞。相關傳說身世傳說聰明美麗的娥皇女英,是上古時部落酋長堯帝的兩個女兒。也稱“皇英”。堯帝晚年,想物色一個滿意的繼承人。他看到舜是個德才超群的大賢人,於是,就把帝位傳給了舜,並讓娥皇女英作了舜的妻子。娥皇封為后,女英封為妃。舜不負堯的信任,讓禹治洪水,使人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娥皇女英也鼎力協助舜為百姓做好事。舜帝晚年時,九嶷山一帶發生戰亂,舜想到那裡視察一下實情。舜把這想法告訴娥皇女英,兩位夫人想到舜年老體衰,爭著要和舜一塊去。舜考慮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於是,只帶了幾個隨從,悄悄地離去。娥皇女英知道舜已走的訊息,立即起程。追到揚子江邊遇到了大風,一位漁夫把她們送上洞庭山,後來,她倆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便天天扶竹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把這裡的竹子染得淚跡斑斑。後來,她倆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漢劉向《列女傳·有虞二妃》云:“有虞二妃,帝堯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山海經》載:“洞庭之中,帝二女居之,是常游於江淵,出入必以飄風暴雨。”晉張華《博物志·史補》云:“舜崩,二妃啼,以涕揮竹,竹盡斑。”今江南有“斑竹”、“湘妃竹”之說,蓋出於此也。娥皇女英二妃的美麗動人的形象,歷來成為吸引詩人、畫家的創作題材。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屈原的《九歌》中的《九歌·湘君》、《九歌·湘夫人》,是最早的歌頌二妃的不朽詩篇。湘妃竹相傳堯舜時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條惡龍,住在九座岩洞裡,經常到湘江來戲水玩樂,以致洪水暴漲,莊稼被沖毀,房屋被沖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聲載道。舜帝關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惡龍禍害百姓的訊息,飯吃不好,覺睡不安,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幫助百姓除害解難,懲治惡龍。娥皇女英舜帝有兩個妃子——娥皇女英,是堯帝的兩個女兒。她們雖然出身皇家,又身為帝妃,但她們深受堯舜的影響和教誨,並不貪圖享樂,而總是在關心著百姓的疾苦。她們對舜的這次遠離家門,也是依依不捨。但是,想到為了給湘江的百姓解除災難和痛苦,她們還是強忍著內心的離愁別緒歡歡喜喜地送舜上路了。舜帝走了,娥皇女英在家等待著他征服惡龍、凱旋的喜訊,日夜為他祈禱,早日勝利歸來。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燕子來去了幾回,花開花落了幾度,舜帝依然杳無音信,她們擔心了。娥皇說:“莫非他被惡龍所傷,還是病倒他鄉?”女英說:“莫非他途中遇險,還是山路遙遠迷失方向?”她們二人思前想後,與其呆在家裡久久盼不到音訊,見不到歸人,還不如前去尋找。於是,娥皇和女英迎著風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尋找丈夫。

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們終於來到了九嶷山。她們沿著大紫荊河到了山頂,又沿著小紫荊河下來,找遍了九嶷山的每個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條小徑。這一天,她們來到了一個名叫三峰石的地方,這兒,聳立著三塊大石頭,翠竹圍繞,有一座珍珠貝壘成的高大的墳墓。她們感到驚異,便問附近的鄉親:“是誰的墳墓如此壯觀美麗?三塊大石為何險峻地聳立?”鄉親們含著眼淚告訴她們:“這便是舜帝的墳墓,他老人家從遙遠的北方來到這裡,幫助我們斬除了九條惡龍,人民過上了安樂的生活,可是他卻鞠躬盡瘁,流盡了汗水,淌幹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這裡了。”原來,舜帝病逝之後,湘江的父老鄉親們為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為他修了這座墳墓。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鶴也為之感動了,它們朝朝夕夕地到南海銜來一顆顆燦爛奪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墳墓上,便成了這座珍珠墳墓。三塊巨石,是舜帝除滅惡龍用的三齒耙插在地上變成的。娥皇和女英得知實情後,難過極了,二人抱頭痛哭起來。她們悲痛萬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們把眼睛哭腫了,嗓子哭啞了,眼睛流幹了。最後,哭出血淚來,也死在了舜帝的旁邊。娥皇女英娥皇女英的眼淚,灑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現出點點淚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還有血紅血紅的,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紋,傳說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淚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鮮紅鮮紅的血斑,便是兩位妃子眼中流出來的血淚染成的。羊獬村堯王訪賢從羊獬村(洪洞以南)回平陽後計畫讓女兒娥皇女英由伊杜村,遷至羊獬村落戶。二女尊從父王意見,由文武大臣和侍女送行,準備上路,二女不同意坐轎,決定騎馬赴羊獬。臨行侍者遞上新的朝服,整好衣冠,訃划進朝向父王辭行。走到宮門下馬,見宮門上掛著兩面紅旗、—對紅燈,旗上寫著:“先有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旗的上角為八卦;乾三、坎三、艮三、震三、巽三、離三、坤三、兌三。二女向旗幟跪拜致敬。羊獬的村民聞訊後,積極熱情的為娥皇女英的落戶,作了隆重的準備,安排了居住的院落。到進村的一天,人們成群結隊,歡聲震耳,迎接二女。娥皇、女英莉民眾的熱情,感激莫名。二女落戶後,能發揚父王帝堯的家風,克勤克儉,勞動生產,並能與鄉親和睦相處,博得人們的敬佩。賢良事跡流傳萬代。以後帝堯將二女娥皇女英共許配給舜王為妻。臨出嫁考慮著一個問題,姊妹兩個,究竟誰該為大,誰該為小,難以定奪。最後帝堯巧設辦法,以炮為令,“煮豆子。”七粒豆子、七根豆桿,在相同的時間裡,誰先煮熟,誰為大。炮聲響了,娥皇採用的是大火煮法,認為這樣熟的快。可是豆子尚未煮熟,豆桿已經燒完了;女英則用小火煮,豆桿未燒完,而豆子已經熟了。這時炮又響了,時間已到,經檢查評定,女英將豆煮熟了,決定為大。這時娥皇不同意,母親又想辦法,讓納鞋底,誰先納完誰為大。娥皇緊接著拿起針繩馬上動手,總想完在前頭。可是女英心兒細,有計畫,將繩子分成五尺一小節。才做好準備工作,不料娥皇已納了—尺多繩子了,娥皇暗中高興——這一會可要領先了。稍待一會兒,女英雖然動手遲,但速度快,眨眼間女英的鞋底已納了多半只了。娥皇一見超過了自己,越急越出汗,汗水流濕了繩子,更拉的費勁了。俗話說:“笨老婆拉繩子,一根拉了一筐籮”,時間已到鳴炮驗收,又是女英告捷。娥皇雖為姐姐,仍羞於認輸,在為難的情況下,堯之大臣皋陶,又提出新意見,他說:擇一良辰吉日,令二女一人乘車,一人騎馬,誰先到姚丘, (洪洞萬安)誰為大。娥皇覺得騎馬路上不誤事,爭著要騎馬。女英說:姐姐騎馬我就坐車吧,但有個條件,騎馬的要讓坐車的五里路,讓車先行。娥皇願意騎馬,就同意了女英的意見。皋陶說:就如此決定。娥皇女英

良辰吉日到了,舜王的迎親人馬到了羊獬村,按照皋陶的決定,娥皇女英分別坐車騎馬,依先後次序上路。不料女英車到仁義村市頭,車輪陷入泥坑,送親人將車抗出轍窩,因泥糊了車輻,當時未發覺車輻折斷。走到仁義村北頭,車輻掉了,正在請木匠修理時,娥皇騎馬趕來,見此情景,問女英為何如此?女英將出事原因告訴姐姐,並請姐姐先行吧。娥皇心中暗喜,虧了騎馬,免此事故。接著對女英說:“那么我就先走了,在姚丘等妹妹吧。”後人將女英斷車輻的仁義村南頭,叫成車窩村,北頭叫成車輻村了。一個村子兩頭兩個稱呼。女英的車修好了,又繼續趕路,忽見前方,圍著一群人不知看什麼,車靠近一看,原來是姐姐娥皇,愁容滿面坐在一塊石頭上,低頭不語。女英忙下車安慰姐姐,問明情由,始知乘馬生了馬駒。事已至此,女英讓姐姐一同乘車趕路。因此後人將王家莊南頭稱南馬駒,北頭稱北馬駒。隨從人員牽馬跟車行進,老馬護馬駒又踢又蹦,因馬有龍性,後人將小王莊改為龍馬村,迄今未變。馬走了不多遠,仰首嘶鳴,似乎是口渴的樣子,一面叫一面陽前蹄刨出一股清水,馬便低頭暢飲。後人將這股清水,稱為“馬刨泉”。把村名改為尺井村,即今之赤荊村,村中並修有娥英廟。娥皇女英二姊妹,坐在車上,在這件事上難免有所感觸,都傾吐了衷懷,把心裡的話談了談,把爭大小的事,扔到了九霄雲外,各自承認了自己的不是。娥皇首先誇獎了女英妹妹的好心腸,高風格。關於論大論小之事,父王無法定奪。後來採取煮豆子和納鞋底子的辦法。結果娥皇又失敗;第三次父王的大臣皋陶,決定讓一人乘馬,一人乘車,結果娥皇仍然失敗。這一系列的事實,都說明妹妹是聰明的,而娥皇是弄巧成拙。車到姚丘後,娥皇打算上歷山,勞動生產,妹妹留在姚丘,侍奉雙親,照料家務。姐妹二人,在車上越談越親切,女英為之感動,願意學習姐姐虛心處事、團結友愛的高尚情操。不知不覺車已到達姚丘,當地的親朋厚友和民眾們夾道歡迎,將舜和娥皇女英,迎接回去,舉行拜堂禮儀。舜王向迎接的人們深表謝意,並說:旅途中發生事故,使大家久等了,表示歉意。二姊妹與舜王婚後,遵照在車上的談話辦事,娥皇赴歷山勞動種莊稼,女英留在家中侍奉雙親。姐妹倆共同為舜生下一子,名叫姚商均。當時社會是以物易物,日中為市,商求均勻,互通有無,故起名商均。商均以後到姚頭,開設陶窯,生三子,長子姚溫。次子姚龍、三子姚能。娥皇女英的故事,娘家,每年三月初三是二女回娘家的日子,四月廿八日是返回婆家萬安(姚丘)神立的日子。女英雖小但為正宮娘娘,住娘家則是以長幼為序。羊獬村的人們,要提前一天初二日到神立,去接大姑娥皇,初三正日子,去到萬安接二姑女英。舜二女回娘家後,羊獬人們於初四日請二位姑姑進廟,全村載歌載舞,鼓樂喧天。另外,羊獬村的婦女,每年五月初五、六月十八、九月初九要到神立拜壽。所謂的唐虞遺風流傳了下來。丈夫舜舜,歷來與堯並稱,為傳說中的聖王。《史記》說舜名重華,晉代皇甫謐又說他字都君。舜又稱虞舜,據說是國號有虞,按先秦時代以國為氏的習慣,故稱有虞氏。還傳說舜出生於姚墟,故姓姚氏,名曰“重華”,字都君。但《史記》說舜是“冀州之人”,唐代張守節特別指出:“蒲州河東縣本屬冀州。”似認為舜是河東縣人。唐代蒲州河東縣即今山西永濟縣,治所在今蒲州鎮。孟子認為舜是東夷人。《孟子》:"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相傳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項的後裔,但五世為庶人,處於社會下層。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裡,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家裡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儘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係,這是他在傳說故事中獨具特色的一個方面。舜

舜家境清貧,故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經歷坎坷。他在歷山(今地不詳,一說即今永濟縣境內的中條山)耕耘種植,在雷澤{舊說即山東濟陰境內的古雷夏澤)打魚,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在壽丘(今地不詳)製作家用器物,還到負夏(今地不詳)做過小本生意,總之生計艱難,顛沛流離,為養家餬口而到處奔波。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過了10年,堯向四岳(四方諸侯之長)徵詢繼任人選,四岳就推薦了舜。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良好的才幹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絺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築了倉房。舜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占這些財物。瞽叟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面縱火焚燒倉房。舜靠兩隻斗笠作翼,從房上跳下,幸免於難。後來瞽叟又讓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卻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將舜活埋在裡面。幸虧舜事先有所警覺,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時間。瞽叟和象以為陰謀得逞,象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分東西時要琴,還要堯的兩個女兒給他做妻子,把牛羊和倉房分給父母。象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舜的琴,舜去見他,象大吃一驚,老大不高興,嘴裡卻說:“我思舜正鬱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於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後來堯讓舜參預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經受各種磨鍊。舜不但將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進。堯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愷”,早有賢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愷”管教化;還有“四凶族”,即帝鴻氏的不才子渾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窮奇,顓頊氏的不才子檮杌、縉雲氏的不才子饕餮,雖然惡名昭彰,但堯未能處置,舜將“四凶族”流放到邊遠荒蠻之地。這些措施的落實,顯示出舜的治國方略和政治才幹。經過多方考驗,舜終於得到堯的認可。選擇吉日,舉行大典,堯禪位於舜,《尚書》中稱為舜“受終於文祖”。又傳說是舜代替堯攝行天子之政,雖有天子之權,而無天子之號。與此二說差異甚大的一個傳說是,舜將堯囚禁起來,還不讓其子丹朱與他見而,舜自己做了天子,類似於後代的宮廷政變,篡權奪位。舜執政以後,傳說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動,一派勵精圖治的氣象。他重新修訂曆法,又舉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改績,明定賞罰,可見舜注意與地方的聯繫,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傳說中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但又設鞭刑、撲刑、贖刑,特別是對不肯悔改的罪犯要嚴加懲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歡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驅逐到三危,把治水無功的鯀流放到羽山,壞人受到懲處,天下人心悅誠服。

按照《史記》所載傳說,舜攝政28年,堯才去世。舜於三年的喪事完畢之後,便讓位給堯的兒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諸侯都去朝見舜,卻不理會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狀到舜那裡,民間編了許多歌謠頌揚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裡。舜覺得人心所向,天意所歸,無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過,傳說中舜的都城與堯的都城不在一個地方。據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引皇甫謐所說;“舜所營都,或雲蒲坂。”蒲坂在唐代是河東縣,即今山西永濟縣。堯死以後,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興革。原已舉用的禹、皋陶、契、棄、伯夷、夔、龍、垂、益等人,職責都不明確,此時舜命禹擔任司空,治理水土;命棄擔任后稷,掌管農業;命契擔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擔任“士”,執掌刑法;命垂擔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擔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擔任“秩宗”,主持禮儀;命夔為樂官,掌管音樂和教育;命龍但任“納言”,負責發布命令,收集意見。還規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績,由考察三次的結果決定提升或罷免。通過這樣的整頓,“庶績鹹熙”,各項工作都出現了新面貌。上述這些人都建樹了輝煌的業績,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盡心治理水患,身為表率,鑿山通澤,疏導河流,終於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樂業。當比之時,“四海之內鹹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舜在年老的時候,認為自己的兒子商均不肖,就確定了威望最高的禹為繼任者,並由禹來攝行政事。故舜與堯一樣,都是禪位讓賢的聖王。據說舜在堯死之後,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時,死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山,稱為“零陵”。舜與堯一樣,同是先秦時期儒墨兩家推崇的古昔聖王。而舜對於儒家,又有特別的意義。儒家的學說重視孝道,舜的傳說也是以孝著稱,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為儒家倫理學說的典範。孟子繼孔子之後對儒學的發展有巨大貢獻,他極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導人們努力向舜看齊,做舜那樣的孝子。說:“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由(猶)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構想,舜為天子,而瞽叟殺人被捕,舜雖不會利用權力破壞刑律而將其赦免,但一定到監獄裡偷偷地把父親背出來,一起逃到海濱,過無憂無慮的日子,為了共享天倫之樂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於儒家的宣傳,有關舜的傳說事跡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留下極深刻的影響。後人猜測(以下內容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未有證據表明文章作者在創作時經過嚴密的歷史考證)陰謀與愛情,就這樣弔詭地結合為一體,斷送了堯的萬世基業。娥皇女英,是位於中國愛情史開端的兩個女人。《史記·五帝本紀》載:堯年老後,問大臣誰能繼位,大臣推薦了舜。為了考察舜,堯將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舜,在舜的調教之下,二女“甚有婦道”。堯非常滿意。三年後考察結束,堯把帝位傳給了舜。堯的這個舉動,就是史所美譽的“禪讓”。此後舜仿此例,亦禪讓於禹。有史以來,正史所記載的出於公心的禪讓僅此二例,後世僅有的幾例禪讓都是被逼無奈之下,為保命而演出的把戲。“禪讓制”因此被孔夫子及其以降的大人學者們稱頌不已,成為“托古改制”原始依據,仍然是正統歷史觀的寵兒,堂而皇之地寫進了中學歷史教科書。舜是黃帝後裔中的另外一個分支,距黃帝九世,居住在黃河中游(山西蒲州一帶),舜當是該部落的首領,名聲才會被堯所聞。堯為了聯合拉攏舜的部落,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舜。這是中國史“和親”的最早濫觴。遙想當年,舜下了重金作為聘禮,在媯水邊迎娶二女的時候,一定百感交集。蒹葭蒼蒼,野露茫茫,一絲寒意一定襲上了年輕的舜的心頭:這次聯姻吉凶未卜,二女所懷的,不知是怎樣惡毒的使命,舜部落的秘密和實力,眼看即將暴露在閨房女紅的閒庭信步之中;但是無論二女如何作為,舜又無法處治,畢竟,娥皇女英是強大的堯的親生女兒。“和親”,脈脈的溫情下面,提前隱藏著刺探和背叛的結局。

那時母系氏族早已逝去了其黃金時期,女人作為男人的附庸,被當作工具用於各種無法言傳的場合。況且娥皇女英是庶出,堯寵愛的是正房女皇所生的長子丹朱,將來的皇位非丹朱莫屬。而丹朱頑凶,娥皇女英和另外九個庶出的兄弟,大概早已預料到了丹朱上台後自己的命運。那么,父親密令刺探的這個叫舜的男人,能夠依恃嗎?畢竟,堯之前,也不是沒有過非長子繼位的先例,堯本人就是以次子的身份,奪了哥哥摯的皇位。在這個白露為霜的寒冷的早晨,婚媾張揚的大喜之日,娥皇女英也是心緒複雜,滋味難辨。婚後的日子波瀾不驚。舜,“目重瞳子(兩個瞳仁),龍顏,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貌奇,魁梧;而且非常能幹,會耕,會漁,會制陶器;又孝順,處事公正,甚得部落百姓的愛戴。如果這樣的男人不值得愛,還有什麼人值得愛呢?就這樣,在日復一日的互相提防中,在日復一日的耳鬢廝磨中,愛情,這個神秘的煙幕,悄悄地放出來了。當舜的父親瞽叟和異母兄弟象屢次要加害舜的時候,娥皇女英被愛情激發出了巨大的智慧,指點舜兩次逃生。先結婚後戀愛的滋味,原來更加甜蜜啊。三人同心,其利斷金。趁著堯派他的九個庶出的兒子,假借探望娥皇女英之名,實為收集情報的時機,三人和九男結成了統一戰線。堯73歲時,傳位於丹朱,舜和九個內應發動了政變,一擊得手,囚禁了堯和丹朱,舜順理成章地登上了帝位。這就是“禪讓”的真相。陰謀與愛情,就這樣弔詭地結合為一體,斷送了堯的萬世基業。舜則志得意滿,江山美人一手盡攬。然而,冥冥中似有定數,數十年後,舜卻重複了堯的命運:與舜有殺父之仇的禹篡位,將舜流放到極南的蒼梧之野(廣西),死後葬在湖南九嶷山。娥皇女英一路尋覓到九嶷山,天蒼蒼,野茫茫,瞻前顧後,感懷身世,不禁淚下如雨,點點滴滴,滲進了竹子的肌理,淒婉動人的“湘妃斑竹”就此誕生。文獻記載有虞二妃者,帝堯之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舜父頑母嚚。父號瞽叟,弟曰象,敖游於嫚,舜能諧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愛象,舜猶內治,靡有奸意。四岳薦之於堯,堯乃妻以二女以觀厥內。二女承事舜於畎畝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驕盈怠嫚,猶謙謙恭儉,思盡婦道。瞽叟與象謀殺舜。使塗廩,舜歸告二女曰:“父母使我塗廩,我其往。”二女曰:“往哉!”舜既治廩,乃捐階,瞽叟焚廩,舜往飛出。象復與父母謀,使舜浚井。舜乃告二女,二女曰:“俞,往哉!”舜往浚井,格其出入,從掩,舜潛出。時既不能殺舜,瞽叟又速舜飲酒,醉將殺之,舜告二女,二女乃與舜藥浴汪,遂往,舜終日飲酒不醉。舜之女弟系憐之,與二嫂諧。父母欲殺舜,舜猶不怨,怒之不已。舜往于田號泣,日呼旻天,呼父母。惟害若茲,思慕不已。不怨其弟,篤厚不怠。既納於百揆,賓於四門,選於林木,入於大麓,堯試之百方,每事常謀於二女。舜既嗣位,升為天子,娥皇為後,女英為妃。封象於有庳,事瞽叟猶若初焉。天下稱二妃聰明貞仁。舜陟方,死於蒼梧,號曰重華。二妃死於江湘之間,俗謂之湘君。君子曰:“二妃德純而行篤。詩云:“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此之謂也。頌曰:元始二妃,帝堯之女,嬪列有虞,承舜於下,以尊事卑,終能勞苦,瞽叟和寧,卒享福祜。相關詩詞屈原詞屈原作《離騷〈九歌〉》,做為祭祀湘君和湘夫人時的樂辭:

湘君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駕飛龍兮北征,覃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綢,蓀撓兮蘭旌;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揚靈兮未極,女嬋媛兮為余太息;橫流涕兮潺爰,隱思君兮誹側;桂擢兮蘭世,囗冰兮積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絕;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閒;朝騁騖兮江皋,夕弭節兮北渚;鳥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決兮江中,遺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溺溺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登白煩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鳥何萃兮頻中,曾何為兮木上?沅有芷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媛;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筮;聞佳人兮召余,將騰駕兮偕逝;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桂棟兮蘭僚,辛夷楣兮藥房;罔薜荔兮為帷,辟蕙兮既張;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毛文錫詞臨江仙 唐代 毛文錫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黃陵廟側水茫然。楚江紅樹,煙雨隔高唐。岸泊魚燈風颭碎,白萍遠散濃香。靈娥鼓瑟韻清商。朱弦淒切,雲散碧天長。瀟湘神 唐代劉禹錫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楚客欲聽瑤琴怨,瀟湘深夜月明時。錢起詩省試湘靈鼓瑟唐代錢起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苦調淒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賞析:從詩題“省試”可以看出,這是一首試帖詩。“湘靈鼓瑟”這個題目,是從《楚辭。遠遊》“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句中摘出來的。詩的開頭兩句點題,讚揚湘靈善於鼓瑟,那優美動聽的樂聲常常縈繞耳邊。在試帖詩里,這叫做概括題旨。湘水女神鼓瑟,曲聲裊裊,於是詩人展開想像的羽翼,伴隨著仙樂,往返盤旋。那瑟曲,是多么動人心弦呵!它首先吸引了名叫馮夷的水神,使他忍不住在水上跳起舞來。其實,馮夷並沒有真正聽懂在美妙的樂聲中隱藏的哀怨悽苦的情感,這種歡舞是徒然的。但那些“楚客”是懂得湘靈的心意的,這當然包括漢代的賈誼,和歷代被貶謫南行而經過湘水的人,他們聽到這樣哀怨的樂聲,怎不感到十分難過呢!

你聽,那曲調深沉哀婉,即使堅如金石也為之感到悲悽;而它的清亢響亮,可以傳到那無窮無盡的蒼穹中去。如此優美而哀怨的樂聲傳到蒼梧之野,一定把九嶷山上的舜帝之靈都驚動了,他也許會趕到湘水上空來側耳傾聽吧!那馨香的芳草——白芷,竟會受到感動,越發吐出它的芳香來。樂聲在水面上飄揚,廣大的湘江兩岸都沉浸在優美的旋律之中。寥闊的湘水上空,都迴蕩著哀怨的樂音,它匯成一股悲風,飛過了八百里洞庭湖。中間這四韻,共是八句,詩人憑藉驚人的想像力,極力描繪湘靈瑟曲的神奇力量。這就使詩避免了呆板的敘述,顯得瑰麗多姿,生動形象。然而更妙的還在最後兩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上文緊扣題目,反覆渲染,已經把湘靈鼓瑟描寫得淋漓盡致了。傾聽妙曲,想見伊人,於是詩人筆鋒一轉,直指美麗而神秘的湘江女神:“曲終人不見”,只聞其聲,不見伊人,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悵惘,真可說是神來之筆。而更具神韻的是,“人不見”以後卻以“江上數峰青”收結。這五個字之所以下得好,是因為由湘靈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絢麗多彩的世界,一瞬間都煙消雲散,讓人回到了現實世界。這個現實世界還是湘江,還是湘靈所在的山山水水。只是,一江如帶,數峰似染,景色如此恬靜,給人留下悠悠的思戀。試帖詩有種種限制,往往束縛了士人的才思。錢起卻不然,在此詩中,他馳騁想像,上天入地,如入無人之境。無形的樂聲,在這裡得到了生動形象的表現,成為一種看得見,聽得到,感覺得著的東西。最後突然收結,神思綿綿,更耐人尋繹。大中十二年(858),舉行進士考試,唐宣宗問考官李藩:試帖詩如有重複的字能否錄取?李藩答道:昔年錢起試《湘靈鼓瑟》就有重複的字,偶然也可破例吧。大中十二年離錢起考試的天寶十載,已經百年,錢起此詩仍是公認的試帖詩的範本。備註:1、湖南省洞庭湖君山島保存有娥皇女英的墓葬——君山二妃墓,為祭祀舜帝二妃娥皇與女英。2、岳陽君山湘妃祠又叫湘妃廟,三進山門庭院式,一進正面懸一長篇楹聯,即清朝張之洞撰寫的著名的君山湘妃祠聯。二進兩廂立護神。三進正殿供奉二妃塑像。3、北有舜帝陵:一在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寧遠縣境內的九嶷山,又名蒼梧山,舜廟始建於明代洪武四年( 1371 );二是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北相鎮西曲馬村的舜帝陵廟,建於唐開元26年(738年)。4、南有舜帝祠:福建泉州舜帝紀念堂於1996年創建,地處晉江市社店村羅裳山,是中國以紀念舜帝為主題、集歷史文化觀光休閒為一體、規模最大的舜帝祠。

相關詞條

娥皇女英(帝舜的妻子)娥皇女英,又稱皇英。長曰娥皇,次曰女英,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帝堯的兩個女兒,姐妹同嫁帝舜為妻。她們有一個共同的親生兒子商均。舜父頑,母嚚,弟劣,曾多次...

娥皇(帝堯長女、帝舜之妻)娥皇又稱娥肓、娥娙,姓伊祁氏,中國上古人物。因出生於伊祁山(今河北保定順平),而姓伊祁氏,是五帝之一帝嚳的孫女、唐堯伊祁放勛的長女,和妹妹女英同時嫁給了...

皇英(娥皇、女英的並稱)皇英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為huáng yīng,基本意思是娥皇、女英的並稱。...... 皇英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為huáng yīng,基本意思是娥皇、女英的並稱。...

娥皇女英(動漫《秦時明月》系列中角色)娥皇/女英,中國3D武俠動畫《秦時明月》系列中的女性角色,在動畫手遊特別篇《秦時明月之帝子降兮》作為女主角。位居陰陽家湘夫人,是陰陽家五大長老(與雲中君、大...

娥皇女英(娥皇女英)娥皇女英:動漫《秦時明月》系列中角色娥皇女英:帝舜的妻子...... 娥皇女英:動漫《秦時明月》系列中角色 娥皇女英:帝舜的妻子 V百科往期回顧 新手...

女英(帝堯次女、帝舜之妻)女英又稱女瑩、女匽,姓伊祁氏,中國上古人物。因出生於伊祁山(今河北保定順平),而姓伊祁氏,是五帝之一帝嚳的孫女、唐堯伊祁放勛的次女,和姐姐娥皇同時嫁給了...

女娥女英(娥皇、女英)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上古帝王時期堯的兩個女兒。也稱“皇英”。長曰娥皇,次曰女英。...

娥皇女英祠清王士禎《香祖筆記》卷九:娥皇女英祠,在趵突泉,今廢。曾子固詩:‘層城齊魯衣冠會,況有娥英詫世人’。 《水經注(洛水)》:‘濼源亦謂娥英水,以泉上有舜...

二媯【詞目】二媯【拼音】èr guī【詞語解釋】指堯女娥皇、女英。...... 娥皇,四千多年前的舜帝二妃(娥皇、女英)中的一個 ,堯見舜德才兼備,為人正直,辦事公道...

二妃二妃指堯的兩女娥皇女英,也是傳說中舜帝的兩位妻子,即娥皇女英。二妃為堯帝之女,舜出巡,死於蒼梧,二妃趕至湘江,淚盡而亡。她們的淚水染竹成斑,故稱“斑竹”...

堯(中國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從兩個女兒那裡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溈水河邊,依禮而行事,二女都對舜十分傾心,恪守婦道。...

舜(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永濟歷山是古籍記載最早的歷山,山北面有“二妃壇”,為祭祀娥皇、女英處,又稱娥皇女英陵。《史記·五帝本紀》說:“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東漢鄭玄說,...

媓為確保有後代,舜娶了娥皇女英姐妹倆,結果她倆共同為舜生下一子商均。 中文名 媓 拼音 huáng 解釋 帝舜的兩個妻子娥皇女英 筆畫: 9 目錄 1 基本釋義 ...

瀟湘館賈寶玉曾提匾額:“有鳳來儀”,後文中引用舜的瀟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而更名為瀟湘館。中文名 瀟湘館 出處 《紅樓夢》 地點 大觀園西路 來源 舜的瀟湘...

君山銀針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

有所思(盧仝詩作(唐朝))湘江兩岸繁多的草木掩蓋了娥皇女英尋夫的足跡,亦掩蓋了你巧倩的身影。尋不到,我步履蹣跚輾轉其中。望不見,只覺透過葉隙的陽光太刺眼,刺痛心靈。所謂“一曲綠綺...

我的女友是惡女第二百八十三章 娥皇女英 第二百八十四章 蒼藍天使 第二百八十五章 魂穿到雪裡同學的身上 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型寵物 第二百八十七章 訓練 ...

仁顯王后正是歷史小說的廣泛流傳,仁顯王后完美形象得以深入人心,小說中她被比喻為中國上古時期的娥皇女英,為傳統女性之楷模;禧嬪張氏則與之相反,妖魔化為褒姒妲己。代代...

湘妃列女操湘妃:舜二妃娥皇、女英。相傳二妃沒於湘水,遂為湘水之神。列女:眾多女性。猶烈女。謂重義輕生、有節操的女子。操:操琴。彈奏。操練。彈奏古琴的一種方式。....

琴曲歌辭·湘妃列女操琴曲歌辭·湘妃列女操注釋 編輯 (1)湘妃:舜二妃娥皇、女英。相傳二妃沒於湘水,遂為湘水之神。列女:眾多女性。猶烈女。謂重義輕生、有節操的女子。操:操...

斑竹淚(神話傳說)張華《博物志》:“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妃啼,以涕揮竹,竹盡斑”《述異記》:舜南巡,葬於蒼梧之野,堯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與慟哭,淚下...

熱門詞條

今天你要嫁給我

高清播放器

Location

歇腳亭

鄒琳琳

齋戒月

金相顯微鏡

王耀慶

阿峴洞夫人

中國科學技術館

體積公式

史玉柱

李光耀

eh

3D列印

複印機

完美音調

PowerCam

now

for

薛凌

比亞迪G6

草蝦

寶冢歌劇團

德國大陸輪胎(馬牌輪胎)公司

魔髮屋

藍花楹

五寮尖

相关数据流

鑑的英文怎么说及单词怎么写
365bet娱乐网址

鑑的英文怎么说及单词怎么写

⌚ 07-16 👁️‍🗨️ 5313
excel表格教程怎么加入公式
365bet娱乐网址

excel表格教程怎么加入公式

⌚ 07-03 👁️‍🗨️ 5857
《炉石传说》最新补丁全额分解卡牌一览
365bet娱乐网址

《炉石传说》最新补丁全额分解卡牌一览

⌚ 08-31 👁️‍🗨️ 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