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共青团中央日前联合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印发相关意见,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如今,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已成为全国多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各地通过政策创新、场景打造、服务升级等举措,构建“城市与青年双向奔赴”的生态体系。
北京丰台以地铁10号线为纽带,打造“青创村”三大园区(纪家庙双创园、花乡青旅科创园等),形成“孵化—成长—成熟”企业全周期服务链,吸引瞪羚企业、国高新企业超200家。
重庆升级10个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提供1万个免费创业工位,还发放“青锋贷”“创新创业贷”69.7亿元,规模居全国前列。此外,建成121个青年发展型园区/社区、128个青年夜校、24个青年食堂,串联Citywalk青春地图,还打造“渝青部落”“青呼我为”平台,覆盖400万青年需求。
上海宝山区引入“科技副总”机制,邀请高校教授入驻企业,例如上海大学教授助力养老机器人研发,也邀请企业人才担任高校“产业导师”。同时,开启“先投后股”模式,由政府前期支持技术熟化,后期转化为股权投资。在这一模式之下,泮芯科技获得投资900万元。
然而,当前许多城市在青年发展方面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青春之城”建设远未达预期。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透过当下面临的青年危机,找到“青春之城”发展的要点和通往未来的密码,站在化解青年危机的层面,为城市发展注入青春活力。